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揭牌
發布日期:2022-09-12 發布員:濟南慶典公司
北望環渤海,南融長三角,地處沿海、長江和隴海蘭新線布局主軸線交匯區域的江蘇,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海洋經濟優勢。為搶抓新一輪沿海地區發展重大機遇,加快建設沿海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推進海洋產業向新興領域邁進、打造科技創新高地,8月26日,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南京舉行,標志著省沿海集團向助力海洋強省戰略、實質性介入海洋產業創新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省國資委、發改委、自然資源廳,河海大學、江南大學等業務指導單位和高校相關領導、受聘專家代表參加儀式,省沿海集團總經理周金陽主持儀式。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今年4月,江蘇省政府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研究制定《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著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實施重大科技平臺建設行動和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布局建設一批企業聯合創新中心,建設40項重大載體平臺,其中明確省國資委和省沿海集團作為責任單位,負責建設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
江蘇省國資委一級巡視員彭向峰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深入落實“十四五”發展規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省沿海集團成立江蘇省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是打造全省沿海發展創新載體的重要舉措,也是省屬企業主動發揮行業骨干引領帶頭作用的具體行動。希望省沿海集團以此為契機,深化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的對接融合,加快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海洋產業協同創新體系,用好各種資源,推動創新中心向更高層次發展,在服務全省沿海高質量發展大局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省國資委將在組織領導、政策制定等各方面全力支持創新中心建設。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在致辭中指出,海洋產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省沿海集團應抓住機遇,落實國企創新引領發展的使命,以海洋生物資源共性及關鍵技術的研發、科技成果的轉化為新任務,加快推進創新中心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走出一條協同創新向自主創新加協同創新相結合的開放式創新道路。希望通過創新中心的建設,能夠孵化出一批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成長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省發改委將加大對沿海地區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并持續關注創新中心建設,全力支持省沿海集團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趙鈞在致辭中表示,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正是創新中心的鮮明標志。中心應具備科學研究功能、技術創新功能、產業驅動功能、文化引領功能,在海洋生物資源領域潛心培育并形成一批能夠有效推動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成果。
省沿海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東升表示,強化創新主體責任,當好勇挑江蘇新一輪沿海高質量發展重擔的主力軍、海洋生物資源高質化利用主力軍,打造海洋產業技術賦能平臺、海洋經濟科創孵化平臺、海洋生物資源高質化利用開放共享平臺。河海大學校長徐輝表示,全力推動合作事項落地見效,開展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共同推動海洋產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江南大學副校長吳正國表示,校企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培育機制,推動學校科研成果向集團轉化和應用,力求成果產業化。
近年來,集團圍繞“省級沿海開發主力軍和省級沿海開發重要投融資平臺”兩個基本定位,以實際行動服務沿海開發國家戰略、助力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在省屬國企中塑造了“海”的鮮明特征。
揭牌儀式上,省沿海集團與河海大學、江南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簽署首批創新科研項目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提升創新中心運營科學性與系統性,創新中心內設學術委員會,首批聘請七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中心戰略研究和科技項目提供專業咨詢,集團向外聘專家代表頒發了聘書。
標簽: 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揭牌,北望環,渤海,南融,長三角,地處,沿海,長江,隴海,新線,布局,軸線,交匯,區域,江蘇,有著,得天,厚的,發展,海洋,經濟,優勢,搶抓,新一輪,一輪,沿海地區,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高質量,經濟帶,推進,產業,新興,領域,邁進,打造,科技創新,高地,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