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記者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獲悉,2018年全市演出市場再創新高,演出場次、觀眾人數、票房收入分別增長至24684場、1120.2萬人次、17.76億元。其中,受益于政府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旅游演藝成為北京演藝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據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北京市內共舉辦營業性演出24684場,較2017年上升了0.5%。演出市場票房收入達17.76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戲劇類和音樂類演出占據總票房八成,成為票房增長的主要來源。
隨著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再創新高,2018年北京市內觀演人次也達1120.2萬人,增加44.4萬人次,增長4.1%。其中話劇、馬戲雜技魔術、兒童劇觀眾最多,合計517.6萬人次,占總觀眾人數的46.2%,而旅游駐場演出貢獻最大,同比增加了24.1萬人次。
整體來看,戲劇演出市場發展相對平穩,傳統戲曲場次增長超一成。2018年戲劇類演出12217場,接近總演出場次的一半;吸引觀眾約467.7萬人次;票房收入超6億元,占據總票房的33.9%,已成為北京廣大市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其中話劇、兒童劇最為活躍,共演出8738場,貢獻4.78億元票房。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政策支持下,2018年傳統戲曲共演出2526場,同比增長達到14.2%。中國戲曲文化周、京津冀戲曲院團新春演出季等活動火熱開展,推動優秀戲曲劇目的宣傳、推廣和創新。
而在全國舞蹈展演、北京新舞蹈國際藝術節等多個展演季、藝術節的舉辦之下,舞蹈演出呈穩步上升趨勢,演出場次再次增長5%,演出場次為450場,票房收入達8652.4萬元,同比增長11.4%。此外,北京劇院引進烏克蘭基輔兒童芭蕾舞團的《天鵝湖》全年演出35場,深入耕耘兒童舞蹈細分市場。
歌劇、音樂劇表現搶眼,音樂劇觀眾增長26.7%,達到42.9萬人次,歌劇票房增長44.0%,達到5730.8萬元。其中,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出貢獻4733.6萬元,上演了《長征》、《阿依達》等經典劇目,并且,隨著《芝加哥》、《長靴皇后》等國外經典音樂劇的引進,也為音樂劇市場帶來了更多關注度。
為營造濃厚的文藝演出市場氛圍,培育演藝觀眾,數據顯示,政府持續實施了七年的“北京惠民低價票演出補貼項目”,已累計補貼上萬場演出,實際售出100元以下低價票近300萬張,對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票價降低帶動上座率提升,2018年專業劇場上座率再次增加1.4個百分點,演藝市場呈現良性發展。